清朝時期台灣的第名變化主要有三

1.將原來不好聽的地名改為雅字

比如說 嘉義太保的水虞厝 原稱水娛厝 新北五股的御史坑 原來叫牛屎坑

其他還有 基隆(雞籠)、景美(景尾)、安坑(暗坑仔)、湳雅(湳仔)、珊珠湖(山豬湖)、高美(高密)、知高(豬哥)、林德管(林竹竿)

2.相近的地名找其他字代替

例如土庫 因二旁地勢較高,道路狹小遇雨泥濘不堪,人人喊"塗褲庄"。因不夠文雅改為土庫

苗栗通宵,原吞消

3.將四個字以上的地名所短為2~3字

這大多是平埔族舊社名如宜蘭冬山的 武淵昔稱馬荖五煙社

其他象 加呐(大加吶)、錫口街(貓里錫口)、芝蘭街(八芝蘭)、塔悠(塔塔悠)、羅罕(新仔羅罕)、武罕(母罕母罕)、諸羅(諸羅山)、卑南(卑南覓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ilter07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