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韓國對台灣多數來說是又愛又恨,但是恨多半是出於忌妒,因為韓國的整體發展過程和台灣非常接近 這個之後再談

今天我要講的是學過韓文的都知道,韓文的漢字音比日文還多,但為什麼韓國人只剩名字是漢字

 

早期,韓國一直受到中國的影響,因此韓國人雖然講韓文,但卻沒有自己的文字,但漢字相當難(這裡講的漢字是繁體中文)

只有王公貴族或是士大夫等讀書人會寫,平民百姓幾乎都是文盲。

到了西元1443年,世宗大王(韓幣10000元上面那位)想要掃除文盲,利用日月星辰及發聲部位的概念發明了40個字母

(21個母音,19個子音)再以拚音的方式創立了現今的韓文。

 

但是世宗大王雖然發明韓文,但他並不是要去漢化,單純只是要讓識字率提高,並且把少數漢字無法表達的音用韓文表達出來。在此之後的500年韓國的公文仍以漢字為主韓文為輔,這個狀況一直到1961年补正熙總統上台後(补瑾慧他爸)全力的倡導廢止漢字,將過去的官方文書以漢字為主的方式完全廢止。但有趣的是,补正熙的中文造詣很好,毛筆也寫的一等一,他廢除漢字並不是討厭中國,而是單純的和他的政敵金大中唱反調。

經過补正熙的改革之後,現代的韓國年輕人已經完全看不懂漢字,但後來就發生了問題。因為韓文是以拚音呈現 例如我們最熟知的 船 肚子 梨 裴勇俊的裴 都念做"Ba"

那裴勇俊在船上吃梨結果肚子疼 整句韓文就會 ba ba ba ba的唸。試想我們中文也很多同音字,但是漢字長得不一樣你一看就知道我在說甚麼。最離譜的還造成行政上的疏失,有一年韓國正在進行高鐵建設時,由於鐵軌的混擬土枕木需要防水發泡棉,結果施工單位卻用了吸水發泡棉。因為在韓文裡,"防"和"放"是同一個音。

所以現在為了避免混淆,在他們的身分證上除了韓文拼音外,還多加註漢字,所以我們看到的韓星的名字不是和老外一樣是音譯,那個是他們身分證上的漢字(但有時候我們會去改人家的名字。例如宋慧喬,他身分證上是宋慧教,但台灣媒體可能覺得喬比較女性化就用宋慧喬)。

現在在韓國漢字已列為中學生選修課,而且很多大學規定必須要有漢字二級才會發予畢業證書,基本上重要性和托福是差不多的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ilter07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